分类列表
新闻分类
步骤一:确定相关方并分组_原创度优先

首先,需要确定与质量管理系统有关联的相关方。这一步骤应由一个小组完成,小组的成员应当覆盖企业质量管理系统整体。只有对质量管理系统多角度的审视,才能保证将全部相关方纳入视野。

同时需要注意,标准要求仅针对质量管理系统(即产品和服务质量)重要的相关方。这其中,来自企业内部的相关方也应被予以考虑。质量管理系统包含多种横向任务,不同部门间也会互相影响,因此,如“采购主管”、“生产主管”和“企业经理”等也可能是重要的相关方。

这里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即相关方的定义越具体,越容易发现其后期的需求,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贡献就越大。仅将相关方命名为“供应商”、“客户”和“员工”是不够的。建议将其定义为特定的个人或组织,如X公司、Y公司或采购经理的Z先生。根据经验,通常可以拟定50至60个相关方的名单。

之后,对名单中的人员和组织逐一考量,看是否可以将其合并为若干小组。建议可以将供货商划分为几个组。例如,“供货商一组”可包含那些对产品或服务质量没有直接影响,因而无须对其进行评估或对其货物无须安排系统入库检验的供货商。“供货商二组”则包含那些对产品或服务质量有间接或部分直接影响的供货商。此外,那些需要提供质量管理系统资质认证或对其货物需要进行抽样入库检查的供货商也可划归该组。最后,那些对产品或服务质量能够造成直接影响的供货商则可被归入“供货商三组”。对这类供货商质量管理体系拟定了大量的质量管理措施,如系统的商品入库检查、签订质量保障协议、供货商审核,等等。根据已有部分项目的经验,将处于垄断地位的供货商、关键性供货商,或单一来源供货商归为一类也非常重要。

上述第一步骤的目的在于确定企业所有的相关方,并将其归类为12~15个个人、组织或小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