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87年开始至今,ISO9001认证已经是第35个年头,伴随着ISO9001神秘色彩的褪去,很多企业的管理者都在思考,认证、质量体系,到底给我带来了什么?很多企业家认为,ISO9001并没有带来真正的价值,只是一张证书而已,运营归运营、证书归证书。
于是乎,外审也变得越来越形式化,到后来,总经理干脆不出面了,审核也变成了简单的挑钩打叉。
虽然ISO9001提出了符合性、适宜性、有效性的要求,但是八成以上的审核机构和企业只考虑符合性,也正是由于审核员普遍关注符合性,企业的管理者也就觉得认证本身并没有实际价值,甚至劳民伤财。
我从事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工作的时间,和标准的诞生时间一样长,应该说是有发言权的,我认为,质量管理体系,无论是否认证,她就在那里,认证审核是水到渠成的自然活动,不是由某一个办公室负责的专项活动,并且,最重要的是要从增值的角度去考虑体系和过程,这也就是将过程价值流化、增值化。
大家可能还记得,早期的ISO9001管理体系模型,左边是顾客要求,右边是顾客满意,这没错,但是我要说的是,左边要在顾客要求下面加上“经营目标”四个字,右边顾客满意下面加要上“经营绩效”四个字,这样的质量体系才能够为我所用,为企业所用。
无论是解析顾客要求还是确定企业经营目标,都需要基于质量、成本、交付的预期分析,这也就是很多日本企业总是把QCD作为经营目标的主要原因,在确定保障顾客满意和经营绩效的核心流程后,质量、成本、交付方面的衡量指标也会跟随流程的识别而制定,这时候要考虑的是,谁是这个过程的顾客(内部、外部),他们需要什么,我们怎么给予,同时考虑的是组织需要什么,我们怎么保证。
每一个过程,仅靠自身的力量是无法达成目标的,必须依靠前后协作和相互支持,所以,必须要打破狭隘的产品、部门限制,以整体绩效结果为目标。
最后,我还要提醒大家,PDCA也好,目标分解也罢,检查(check)这一环节一定要考虑过程财务方面的指标和衡量。
内容源自于网络,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18660102766@126.com,我公司将删除侵权部分。